中国未来研究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最新动态

更多
05/16
2023

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大讲堂”第三讲在京成功开讲

[查看详情]
03/14
2023

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大讲堂”第二讲在京成功开讲

[查看详情]
02/27
2023

我会三项活动荣获2022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奖

[查看详情]
02/27
2023

中国未来研究会2023年推荐重要学术会议征集评审结果公示

[查看详情]
08/11
2022

产业创新工作委员会赴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和瑞昌市走访调研

[查看详情]
08/05
2022

“2022中国未来与发展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查看详情]
07/04
2022

中国未来研究会评估与预测分会学术年会在湖北宜昌召开

[查看详情]
06/26
2022

中国未来研究会召开学术年会

[查看详情]

学术会议

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大讲堂”第二讲在京成功开讲

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大讲堂”第二讲在京成功开讲    未来正来,一起向未来。继首讲获得圆满成功之后,2023年3月12日,期待已久的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大讲堂”第二讲在北京成功开讲。第二讲的主讲嘉宾是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主题是百年变局与世界未来走向。报告分为2023年四大事态、世界未来六大趋势、世界在加速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大争之世中国的应对之道五大部分。    金灿荣教授首先分析了2023年四大事态:俄乌冲突继续,俄罗斯与美国主导的北约矛盾进一步深化;美国加大对中国的压力,中美竞争加剧;世界经济低迷,发达经济体可能进入滞胀期,中国的出口面临新挑战;地区热点的风险加大。总结世界未来六大趋势:从大的历史视角看,全球化进入新阶段,过去40多年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告一段落;地缘政治重新紧张,以俄美对抗、中美竞争为标志,大国关系恶化,新冷战可能已经成为现实;国家间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科技发展被赋予了极其强大的国家间竞争的含义;西方和非西方鸿沟加大;各国内部和国际社会失去共识,思想更混乱;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这些变化和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世界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进入百年变局,世界格局东升西降,全球治理进入中西共治模式,新的工业革命将是中美同台竞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新的现代化模式。百年变局的本质是世界进入了“大争之世”。那么中国要如何应对大争之世?金教授也在报告中给出了他的解读。    金灿荣教授在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旁征博引、妙语迭出,用宏阔的学术视野、独到的见解、生动的语言以及对国际形式的敏锐把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奉献了一场关于国际关系的“盛宴”。在最后互动环节,金教授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关于美国硅谷银行破产对中国的影响,以及沙伊对话的有关问题。    出席未来大讲堂第二讲的有中国未来研究会首席顾问秦麟征,监事长韦锡新,研究会副理事长阎耀军、顾朝林、刘益东,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延岐,以及研究会特邀专家李建臣、张可亮先生。此外,现场听众还有未来研究会会员代表、分支机构代表和关心社会未来发展的热心人士近140人。线上实时收看直播人数达1400人,点赞量1.3万。大讲堂第二讲由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培训中心协办、浙江国际旅游集团提供支持。(中国未来研究会秘书处供稿)

首届新时代互货贸易 (金沟河)论坛在北京举办

12 月 25 日,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和互货空间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互货贸易(金沟河)论坛”在全球众企联(北京)文化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论坛以“互货、互补、互信、互助、互惠”为宗旨,围绕“互货贸易的发展与创新”“互货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互货贸易与一带一路”“互货贸易与美国上市”等 4 个主题展开,探讨新时代互货贸易的内涵、特征、挑战、机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与作用等问题,探索在互联网、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新时代背景下进行互货贸易的新形式、新机制、新模式。“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的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构想,并且在2020 年8 月 30 日, 国务院就印发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易货贸易服务平台”,“探索小商品贸易与大宗商品贸易联动的新型易货贸易模式”,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整合海外仓、结算等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全球的供应链易货交易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中非易货贸易”等要求。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近 20 年中,国务院文件再次正式提出“易货贸易”,不仅是我国自贸区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是促进经济双循环的有效措施。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应邀出席并讲话。他重点解析了国家“十四五”期间一系列经济政策和目标的内在联系,指出在国务院有关文件中重提互货贸易是“窄口径、深领域”的一片蓝海,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会长程萍主持。在第三主题“互货贸易与一带一路”主题演讲中,程萍教授从“易货贸易发展的新机遇”“为什么重提易货贸易”“易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易货贸易”“新时代易货贸易创新发展的思考”等 5 个方面分享交流了研究观点和相关信息。互货空间商学院创始人徐一军在“互货贸易的发展与创新”主题演讲中强调:互货贸易是人类最原始的交易方式,从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五六千年的发展与进步,以货币为媒介的贸易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易货贸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的发展,今天的易货贸易已经从“点对点、物对物”的原始方式发展到“一点对多点”,再到“线上+线下” 的“第三方服务平台”阶段。在中国未来研究会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互货空间”探索实践的“全流程综合服务平台”把实物易货和服务易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更广泛和更深层需求的易货链, 对易货服务进行再升级,打通供应链、消费链、债务链、资本链,通过新的业态把易货贸易和数字贸易、传统贸易、跨境电商等新的贸易形态有机结合起来,从概念到结构、到方式、到效率,实现传统贸易质的提升,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和创新,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原巡视员邹勇,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原副院长邹力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炳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竹兰,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基金》杂志主编汤锡芳,中国化妆品杂志社执行社长程伟,美国联合商业协会中国区会长徐剑飞,世界易货贸易联合会主席蔡廷如,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姚惠娟,贵州龙国宴酒业有限公司总裁马忠福,广东长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嘉成博士,互货空间商业运营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招商总裁高峰等专家、企业家在论坛上进行了精彩对话,从政策、价值、机制、动力、诚信、金融、税收、人才、标准、法规等不同领域进行思想碰撞,发表意见和建议,亮点纷呈。北京灿烂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刘艳霞,农村小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爱翔,义乌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主任傅雪骏,中国女市长协会原副会长王荫萍,中达国信集团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平,黄埔(中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黄埔会)会长何志刚、贵州龙国宴酒业首席文化官孟晓辉等专家、企业家应邀出席了论坛。本专委会荣誉会长、爱国华侨、新世纪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施氏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施乃康出席了本次论坛。在致辞中,他表示支持互货贸易走向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城市,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世界中小企业联合总会执委会主席团执委主席齐国利在致辞中表示,跨国间的易货贸易前景广阔,国内也是需求旺盛。像美国易货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专业的行业协会和上市公司,但国内易货以中小企业居多,还没有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他在认真考察“互货空间”之后,非常看好,愿意全力支持“互货空间”发展,帮助中国易货贸易再上一个新台阶。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成立迈出坚实一步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  12月7日,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北京召开。作为第三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的重要议程,此次会议正式成立了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备委员会,推选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任筹委会主任,并商讨下一步国际科学素质建设合作项目事宜。来自全球各地19个国家和地区科技组织的代表参会,共商推进组织建设,提升科学素质促进人类发展的大计。会议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程序委员会副主任袁亚湘主持。  与会的各国(地区)科技组织代表在线参加会议,就筹委会目标与职责开展研讨,一致认为筹委会是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正式成立之前的最高决策机构,要继续拓展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成员、组织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推动开展双边多边务实交流合作、制定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成立《章程》、建立有效畅通的工作协调机制。  孟庆海在就职发言中指出,自2018年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以来,中国科协始终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坚守提高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的初心。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显了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让中国科协倍感作为科技组织的重大责任。   孟庆海表示,此次筹委会会议是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正式成立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作为筹委会主任,今后将和各位委员一起落实本次筹委会会议精神,切实推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成立和多边合作交流。中国科协将开展“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国际合作行动”,在中国科普研究所设立筹委会秘书处,从设立专门基金、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科普资源互换、推动科学教育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合作共赢。[背景介绍]  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于2018年9月在北京召开。来自38个国家、23个国际科技组织、境内外有关方面代表1000余人参加大会。大会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倡议消弭全球科学素质鸿沟,通过深入探讨共商、共建、共享、共促机制,促进知识成果与科技文明为全人类共享。  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科普交流,分享经验做法,推动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并期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能为增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科学成果共享、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来贺信,指出科学素质打开了人类进步的大门,感谢大家投身于这项重要的事业。  大会发布了《世界公众科学素质北京宣言》,中国科协此后一直致力于贯彻落实该宣言的精神,持续强化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品牌,推进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建设。2019年召开的第二届大会各国科技组织共同签署《圆桌会议合作备忘录》、形成共同发起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的“北京路线图”。  据悉,第三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将于12月8日召开,大会主题为“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全球科学抗疫”,由中国科协主办。这次大会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科学理事会(ISC)、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的支持,将创新架构和组织模式,采用“线下会场+线上视频”方式,搭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会议+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6场专题论坛”框架,旨在利用全球科学防疫合作契机,深化国际科学素质合作,探索建立长效互动机制与平台,助力人类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会将连线全球各有关组织和专家,开展科学素质建设高端对话。  自11月下旬以来,围绕大会主题已陆续举办6场专题论坛,聚焦青少年科学教育、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科学中心建设等议题,由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北京科普发展中心等单位分别承办。   中国科普研究所供稿责任编辑:陆宇豪